尊敬的县委县政府领导:
您好!非常感谢县委县政府能给予县委书记信箱这样一个收集民声的平台。我有一些关于地震方面的意见建议希望能给到有关领导和部门。本人的意见建议仅根据自己在网上查询的论文、书籍、文件以及近些年来经历过的地震经验,其中也有很多局限的观点,希望领导和专业部门予以包容。此次我的意见建议将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简单复述石棉县目前面临的地震风险,第二个部分是针对这些风险我的建议。
一、石棉县面临地震现状
众所周知,石棉县位于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地处三大地震断裂带交汇处,是应力集中区域,且还有第四条不太活跃的大凉山断裂带参与其中。目前这几条断裂带对石棉的影响根据距离远近主要是安宁河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其中大凉山断裂带由于资料太少,无法做出对比。
石棉自古以来就是大震丛集地区。而1786年之后,石棉一带陷入平静期,最大地震仅为1923年6.7地震和1952年6.5级地震,其中安宁河北段平静长达四五百年。08年汶川地震之后,应力逐渐转移到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两条断裂带开始符合地震空区理论。2013年-2017年,磨西断裂开始有弱震活动,2017-2022平静了5年后,2022年9月泸定发生6.8级地震,但根据专家评估此次地震并未完全释放磨西断裂积累的应力,且此次地震对安宁河断裂带北段和大凉山断裂带库伦应力均超过触发阈值。而2012年-2019年,石棉-冕宁开始有弱震活动,2020-2021平静2年,2022年重新开始弱震活动。因此,石棉地区大震风险形势不容乐观。
二、意见建议
泸定地震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县各乡镇建设应急救援力量,同时建设石棉县海事力量。面对逐渐逼近的大地震,我有着以下3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建设。针对未来发生的安宁河断裂带大震,以及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鲜水河断裂带和大凉山断裂带强震,一是建议在县城和各乡镇完善紧急避险场所,选址尽量地势平坦开阔、相对安全,储备能让全县居民能使用的帐篷、物资等;二是进一步储备水、陆救援队伍,组建特别队伍,配合直升机支援,此次泸定地震中省道217线多处断道塌方,海事力量在运输物资、转移群众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成都支援的直升机在紧急转运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组建抗洪救灾队伍,根据1786年磨西地震人们口耳相传和2022泸定地震经验,地震有可能会因山体垮塌堵塞河流,溃坝以后易引发洪水,因此建议组织该队伍,地震后如遇堵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泄洪。
(二)提升全县抗震设防标准。根据08年汶川地震和22年泸定地震烈度分布来看,未来安宁河断裂带北段地震,石棉县范围内烈度可能较高。目前石棉县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可能无法抵御7级及以上地震。因此建议向上级部门申请,一是将石棉县境内大型水库、重要桥梁地震设防烈度提升至10-11度;二是加固水库坝体和重要桥梁,做到小震可用,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是摸排全县住房,对于设防标准不达标的房屋进行加固。
(三)对地震以震前预防为主。上世纪70年代,在周总理的带领下,我国曾实现几个大地震成功预报,极大减少了人员伤亡,但后来因技术等不可抗因素,从95年之后我国再未出现成功预报。08年以后,成都高新减灾所开始研发地震预警,并逐渐投入使用,在多次地震中有良好预警效果,但对于震中预警时间仍然不足。
国家地震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震工作方针指示,于2021年初发布“一号文件”和关于“专群结合研究试点”的配套文件,也就是《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短临预报专群结合研究试点行动方案(2021-2023年)》。在实际工作中,制度落地落实需要时间,而大地震脚步不断逼近,因此建议如下,一是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测,捕捉宏观微观震前异常现象,一方面向群众宣传科普地震知识,告知群众哪些不同寻常的现象可能是地震前兆,以及地震误报原因,另一方面开启群众报告异常渠道,由地震预测中心专家组成会商小组分析研判;二是小区域内发布短临预报,一方面依托于市级省级地震部门发布中短期预报,加强地震监测,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群众反映中短期异常变化和石棉县本地专家判断,发布石棉县的临震预报,及时通知群众转移避险;三是建立紧急转运避险小组,当县委县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由各乡镇街道避险小组组织群众到应急场所避险。
随着大地震脚步逐渐逼近,抗震形势不容乐观,希望领导和有关部门能予以重视。以上内容只是本人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在了解了部分资料后对于家乡的担忧,从而思考的一点意见建议,有不合实际的请包容为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