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前夕,“三孩”政策来了。想让政策生根落地,进一步激发生育意愿,破解“不敢生”的难题,必须有赖于配套措施的给力。
6月8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其中,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方面,提出完善家庭监护支持政策。要求全面落实产假等生育类假期制度和哺乳时间相关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育儿假试点。随即四川出台相关规定,3周岁以下幼儿家庭,夫妻双方每年各有10天育儿假。
在得知有育儿假后,本人曾找单位领导询问,但对方回复说县上没有出台红头文件,不让休;单位事情多不能休。
想要切实提高生育率,关注“生”,更要关照“育”。对婚育女性来说,三周岁以下“奶娃娃”谁来带,是许多家庭头疼的托育难题。“双职工”家庭只能无奈“啃老”,可随着二孩、三孩时代的到来,老人看护幼儿又显得力不从心。“育儿假”的推行,让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最柔软的群体”,化解了一部分后顾之忧。
不让“育儿假”沦为纸面福利,要保障员工敢休能休的底气,更要拿出绣花功夫设计政策细节。望有关单位尽快出具相关文件,明确育儿假能否休、怎么休;望县委、县政府鼓励及督促单位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准假。



